查看原文
其他

不止月饼!成都中秋,还有这些滋味→

成都发布
2024-09-19














风微凉,月正明,花正美

 “玉轮初满空,迥出锦城东”

又是一年花好月圆时

中秋佳节如约而至


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

传唱了千百年的诗句

寄托了团圆的美好心愿

当一轮满月高挂玉宇

此刻的你在哪里凝望思乡?


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

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

从历史、文化中脱胎而出

唐代成型

盛行于宋朝

明清与元旦齐名

成为传统的主要节日之一

把时间倒回千百年前

锦官城的中秋节

是何种滋味?


今天

成都发布联合成都方志

一起对月、怀远

品味成都的

千年中秋滋味
















何处望明月?

西园、大慈寺、散花楼,留下对月诗千行














“中秋”一词,最早见于《周礼》。根据古代历法,农历八月十五日是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,故称“中秋”。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、秋天祭月的礼制,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,在中秋时节,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,观赏祭拜,寄托情怀,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。


自古诗人例到蜀。成都的中秋,不能没有月,也不能没有诗。古代成都文人中秋吟诗赏月,最重要的去处有三个:西园、大慈寺和散花楼(又名锦楼)。


宋·马远《月下把杯图》


西楼就是散花楼,它因诗人李白的《登锦城散花楼》而名满天下。唐代,成都中秋赏月多在锦楼,剑南西川节度使武元衡曾召集诗友柳公绰、张正一、崔备、王良会等人在中秋节宴饮于此,留下《八月十五夜与诸公锦楼望月得中字》一诗。


“玉轮初满空,迥出锦城东。相向秦楼镜,分飞碣石鸿。桂香随窈窕,珠缀隔玲珑。不及前秋月,圆辉凤沼中。”


圆月、桂香、歌舞……月光照耀下,是唐时繁华的成都城,千户捣衣,游子思乡。如今抬头仰望,还能见到同样的月色,只是时间已逝去千年。


武元衡写下了成都赏月的情景,面对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,其他宾客也有多首诗词写月色,写月下之景,写月夜相思。如西川观察判官张正一所作的“远水澄如练,孤鸿迥带霜”;王良会作的“香霭烟岚色,飘摇砧柞声”;西川营田副使柳公绰作的“金花肃,千林玉露浓”;崔备作的“竟天多雁过,通夕少人眠”……有的写景,有的寄情,千年前的清晖,就这样被保存在了典籍里。


▲清·陈枚《月曼清游图》册页 北京故宫博物院藏


中秋的这一轮月亮,到了宋朝被寄托了更多含义。农历八月十五成为全民性的节日始于北宋,《宋史·太宗纪》记载,宋太宗“以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”。到了南宋宋宁宗嘉泰三年(公元1203年),朝廷颁布《庆元条法事类》,增加了中秋休假一日的内容,中秋节自此被官方定为法定节日,成都从南宋开始过“官方认定”版的中秋。


宋代成都人中秋赏月,最开始是“宴于西楼,望月锦亭”,也就是陆游、范成大等曾饮酒、写诗的地方——转运司园,亦称西园。西园之中,月台、锦亭皆为赏月之佳处。尤其是月台,建于桂花林中,微风徐来,十里桂香,眼望皓月,令人心旷神怡。宋代名臣吴中复在《西园十咏诗》中写道:“成都西园,楼榭亭池庵洞,最胜者凡十所,又于其间胜绝者,西楼赏皓月,眺岷山。”后来,成都官府的中秋赏月变为“宴于大慈寺”,诗人陆游曾见证过当年的盛况,心醉神迷之际,他写下了“万瓦如鳞百尺梯,遥看突兀与云齐”。


“归途细踏槐阴月,家在花行更向西。”诗人就这样一路踏月穿花回家,好不惬意,令人羡煞!


▲地方风俗志《岁华纪丽谱》


再后来到了元代,赏月吟诗的主要场所全部转移到了大慈寺。《成都旧志丛书》中收录了元代史学家、成都人费著编纂的地方风俗志《岁华纪丽谱》,书中记录:“八月十五日,中秋玩月。旧宴于西楼,望月于锦亭,今宴于大慈寺。”其中,形象地描绘阖家团圆、作宴赏月等古代成都人过中秋的风俗习惯。
















何物寄乡情?

月饼、糍粑、香球,家家门前桔灯明














中秋的诗意,不仅在文人的案头,更在市井里,在民俗里。据《成都市志·民俗方言志》记载,成都的中秋之夜,有全家人一道在庭院赏月,听老人讲月亮的传说故事,吃月饼水果等习俗。月饼有“荷叶”“金花”“芙蓉”等雅称,在明朝被赋予团圆之意,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,用它祭月、赠送亲友。


过去,在成都最常见的月饼是一种扁圆的糕点,有冰糖、椒盐等口味,表皮烤酥,撒满了芝麻,因而得名“麻饼”。麻饼圆圆的形状寓意团圆,面上的芝麻又寓意祈望多子多福、人丁兴旺。中秋之夜,人们会把麻饼当成祭品,拜完月神后,一家人分而食之,小孩子最为喜欢。据清末傅崇矩编著的《成都通览》记载,清末成都的月饼、麻饼以总府街的淡香斋为第一。


▲麻饼月饼


除了吃月饼,成都中秋节的传统习俗还有点桔灯。所谓点桔灯,就是将桔子抠空、放入蜡烛、穿上细绳,悬吊于各家门前,以示喜庆。中秋夜一般家庭都不走亲访友,也不待客,仅家人团聚。俗言:“早端阳,夜中秋。”大户人家要举行“中秋赏月宴”,多招戏班在家中唱堂会,并设宴待客。过节最开心的还要属小孩子,他们吃完晚饭,往荷包里揣满月饼、蜜饯点心,将一个柚子(俗称气柑)上插满香,用绳子将柚子系好,沿街舞动,犹如流星,又称为舞流星香球。


《锦城竹枝词》咏中秋云:“茶半温时酒半酣,家人夜饮作清谈。儿童月饼才分得,又插香球舞气柑。”


▲现代的桔灯


在成都,中秋的习俗也因地域之分而略有不同。邛崃、彭州、崇州、蒲江、简阳等地是准备月饼、糍粑等物赏月,而郫县人则是在这天吃板栗烧牛肉或萝卜烧牛肉,以表示对节日的庆贺,《郫县民俗拾粹》记载,中秋节在郫县又叫“牛肉节”。


《简阳民俗》也有关于中秋习俗不同的记载。旧时的简阳,通常人家除选购各种馅心的月饼外,还购买鸡、鹅、鸭等家禽宰杀,同时还买些藕、梨、苹果等。此日,早餐不讲究,中午吃鸡或鸭,晚上吃月饼。晚上各家都要“敬月光”,以月饼及香花果品祭拜,由小儿取月饼果物于盘,置方桌子室外,点燃香烛,家人相聚拜月后吃团圆酒。


还有的地方因中秋拜月形成了独特的集市。清末以来,金堂县每年中秋都会举行月光会。是日,人们向月膜拜。正值秋粮上市,外地客商云集,人们纷纷前来赶会,游人络绎不绝,形成一年一度的盛会,直至八月底止。
















翻开志书

体验成都中秋风俗万种




十里不同风,百里不同俗

说起中秋的民俗

因时因地各有不同

从各地的县志中可以窥见一二















道光《新津县志》


中秋当天,当地人摆放月饼和切好的水果,和家人一起边饮酒边赏月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嘉庆《邛州志》


中秋,人们准备糕饼藕菱等物,边吃边赏月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乾隆《郫县志》


中秋做月饼赠亲友,准备桂花糕点、茶酒设宴会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乾隆《新繁县志》


新繁县一带也有祭月的活动。这天,大家切好水果,准备点心,在月色下对酒当歌。













中秋时

天气不冷不热

正是一年中月亮最圆的时节

作为中华民族沿袭千年的传统节日

中秋,与团圆密不可分

秋风初起,正是思乡时节

秋凉徐至,蓉城花好月圆

何不在这个夜晚

遥望天宇,与家人举杯对饮?

何不在这个季节

轻装远游,感受秋日胜春朝?

这个中秋

你打算怎么过?


推荐阅读>>○成都→黄龙、九寨沟!坐动车后,这样换乘→○即将开行动车!事关成都铁路枢纽环线○“上天入海”?成都这些新耍法,太火爆!○2144名!成都多个区(市)县公开招聘○就在今天!成都人真的太会了!火爆了!成都人扎堆这里!从白天热闹到晚上……○惊艳!这片“粉色海”,就在成都→



策划/文案丨郑然 徐强 黄璟煜

成都发布编辑 | 黄璟煜

点点在看,点点赞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成都发布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